百年茅屋几秋风,已见高门在眼中。况尔累累尽英物,高曾元是汉于公。
喜故人子至。明代。郑文康。 百年茅屋几秋风,已见高门在眼中。况尔累累尽英物,高曾元是汉于公。
(1413—1465)苏州府昆山人,字时乂,号介庵。正统十三年进士。观政大理寺,寻因疾归。父母相继亡故后,绝意仕进,专心经史。好为诗文。有《平桥集》。 ...
郑文康。 (1413—1465)苏州府昆山人,字时乂,号介庵。正统十三年进士。观政大理寺,寻因疾归。父母相继亡故后,绝意仕进,专心经史。好为诗文。有《平桥集》。
张仲山补试余调官皆不得意相会次一咏。宋代。曾丰。 君自战余成眊矂,吾行到处得揶揄。两穷邂逅空相视,只问归时有信无。
送欧阳广明游仰山兼简慈书记二首 其一。宋代。王庭圭。 士穷不作儒生酸,岁晚聊为物外观。行脚僧从幽径出,集云峰倚半天寒。且携几緉登山屐,胜走高门坐马鞍。君见堂西旧书记,试求开阁看金襕。
春水生二绝。唐代。杜甫。 二月六夜春水生,门前小滩浑欲平。鸬鹚鸂鶒莫漫喜,吾与汝曹俱眼明。一夜水高二尺强,数日不可更禁当。南市津头有船卖,无钱即买系篱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