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看已过,几作覆巢馀。大难频忧汝,生还但寄书。
山深风木苦,师远道颜疏。应早趋瓢笠,繁心一解予。
顿修省觐苕上痛堪家难事后返栖贤久未入岭诗以速之。明代。释今无。 伤心看已过,几作覆巢馀。大难频忧汝,生还但寄书。山深风木苦,师远道颜疏。应早趋瓢笠,繁心一解予。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游下岩寺先是刘宝学约於此相聚既而先进舟遂。宋代。张嵲。 时危适远县,卧疴蔽疏篷。浮舟难计程,一听水与风。今日出江口,划见天边峰。维舟邀胜士,杖策凌穹崇。绝壁迤崩豗,可验秋涛雄。镌崖佛像古,凭虚楼殿工。沄沄窗外江,落落阶前松。涧响雨滂濞,云生树玲珑。揽胜欣远游,抚身悲转蓬。忧乐未相偿,林霏生晚容。却纵中流棹,回望青莲宫。秋晚山萧寂,云散烟空濛。舟行转沙尾,微闻林外钟。惜哉李膺船,去若孤征鸿。晨暮一相失,云峤何年同。若纵金门步,永遗尘外踪。
挽黎尚书。明代。傅圭。 青云曾及第,绿野更开堂。南北三千里,勤劳四十霜。容台周礼乐,史局汉文章。寂寞龙峰下,春风桂子香。
见日庵。明代。释古诠。 上界鸿濛异,三更日渐升。星河犹在树,川岳已如蒸。藉草眠当露,烧枯凛若冰。天鸡初发候,揽袂欲晨兴。
送黄观澜尚书吴伯尚廉使之江西征讨 其一。元代。成廷圭。 白发儒臣著武冠,公卿相送出朝端。恭承斧钺行天讨,喜见旌旗拥夏官。直北声名从此振,平南筹策有人看。虎皮会见包戈甲,十郡苍生奠枕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