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峰同听大荒鸡,铁篴刀砧意尽迷。到处月眉遭鬼啖,总非人境怯乌啼。
泪弹瀚海愁难远,日照天山冷易低。生死竟谁能预料,玉关只隔一丸坭。
千山剩人和尚塔于大安十年矣无哭章庚戌寒夜梦出关门醒而情思缱绻追惟旧境缀之以词 其五。明代。释今无。 千峰同听大荒鸡,铁篴刀砧意尽迷。到处月眉遭鬼啖,总非人境怯乌啼。泪弹瀚海愁难远,日照天山冷易低。生死竟谁能预料,玉关只隔一丸坭。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奉辞镇西应教诗。南北朝。王融。 未学谢能算,高义幸知游。留庭参辩奭,梁苑豫才邹。徘徊岁光晚,摇落江树秋。风旗萦别浦,霜琯迾遥洲。
感事 其三。清代。顾炎武。 上宰承王命,专征指大江。出关收汉卒,分陕寄周邦。日气生元甲,云祥下赤幢。登坛推大将,国士定无双。
寄题贯时轩诗。宋代。洪刍。 古人憩息地,不种凡草木。数竿何必多,可以慰幽独。忘忧玩芳草,怡颜眄庭柯。岂无艳阳节,摇落将如何。彼美轩中人,澹然对浮云。此君有佳处,心期暗相亲。萧萧四时色,目击道逾妙。君看竹得风,天然向人笑。
九月六日小饮醒後作。宋代。陆游。 短剑悲秦侠,高歌忆楚狂。酒醒愁袬袬,香冷梦伥伥。屋老垣衣茂,池深石发长。地炉须早计,衰病怯新霜。
追忆颍亭汎舟寄阳翟诸友。金朝。李献能。 十月冬气寒,清霜殒群木。轻舟汎颍水,微风吹野服。信流不知还,石艇横老玉。苔花锦斓斑,悬溜珠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