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干东际是京华,香火何缘属碧霞。四十年前残泪在,中官衔诏祷天花。
妙高峰。清代。陈宝琛。 阑干东际是京华,香火何缘属碧霞。四十年前残泪在,中官衔诏祷天花。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
陈宝琛。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题读碑图。元代。邾经。 孝娥碑在曹江滨,谁其作者邯郸淳。中郎八字因赞美,后来索隐宁无人。老瞒久欲窥神器,既见此碑心若愧。较三十里乃遁辞,奸雄寔惮杨脩智。脩乎脩乎智有馀,用之治世将无如。露才扬已古所忌,况复汉贼基黄初。今我怃然观绘墨,怀贤为尔伤鸡肋。研磨铜雀台上瓦,点染霜毫动秋色。绝妙好辞天下无,异代读碑传作图。长歌落日西风起,酒酣击缶声呜呜。
寄怀八弟三首。宋代。晁补之。 扬州全盛吾能说,鸭脚琼花五百年。忽见山光好诗轴,却思淮浦旧渔船。柴荆故俗真虚老,松菊幽斋已重迁。便作扶藜望衡霍,清秋随分有风烟。
延寿寺僧小轩极萧洒予为名曰林乐取庄生所谓。宋代。黄庭坚。 积雨灵香润,晚风红药翻。盥手散经帙,烹茶洗睡昏。野僧甚淳古,养拙贲邱园。风怀交四境,蓬藋底百椽。山林皋壤欤,可为知音言。而我与人乐,因之名此轩。孟夏妪万物,正昼晦郊原。隔墙见牛羊,定知春笋繁。俄顷倒干戈,水攻仰翻盆。地中鸣鼓角,百万薄悬门。部曲伏床下,少定未寒暄。疾雷将雨电,破柱取蛟蚖。我初未知尔,宴坐漱灵根。谅知岑寂地,竟可安元元。
醉中放言。宋代。黎廷瑞。 一器集百蚋,分寸争营营。醉乡有太古,长年乐升平。尚不知揖让,固应无战争。吾尝涉其境,信美不可名。遗我度世方,南游酿沧溟。蟠桃以供核,钓鲸为之羹。小醉五百年,太醉三千龄。俟其变桑田,翩然却归耕。我耕不艺秫,还以供瓶罂。哀哉彼众狂,何不促我行。汝行未宜远,小驻中山程。中山有神醪,千日醉不醒。三十六番醉,亦足了汝生。
和禅月大师见赠。唐代。罗隐。 高僧惠我七言诗,顿豁尘心展白眉。秀似谷中花媚日,清如潭底月圆时。应观法界莲千叶,肯折人间桂一支。漂荡秦吴十馀载,因循犹恨识师迟。
二十一日至福田院留建圣节 其二。宋代。王十朋。 小院藏脩竹,柴门傍曲江。系舟杨柳岸,诗句落僧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