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祖谦(1137年4月9日—1181年9月9日),字伯恭,世称“东莱先生”,为与伯祖吕本中相区别,亦有“小东莱先生”之称。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原籍寿州(治今安徽凤台)。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出身“东莱吕氏”,为吕夷简六世孙、吕大器之子。淳熙八年(1181年)卒,年四十五。宋宁宗时,追谥“成”。嘉熙二年(1238年),改谥“忠亮”。吕祖谦博学多识,主张明理躬行,学以致用,反对空谈心性,开浙东学派之先声。他所创立的“婺学”(又称“金华学派”),也是当时最具影响的学派,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朱熹、张栻齐名,并称“东南三贤”。著有《东莱集》、《历代制度详说》、《东莱博议》等,并与朱熹合著《近思录》。 ...
吕祖谦。 吕祖谦(1137年4月9日—1181年9月9日),字伯恭,世称“东莱先生”,为与伯祖吕本中相区别,亦有“小东莱先生”之称。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原籍寿州(治今安徽凤台)。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出身“东莱吕氏”,为吕夷简六世孙、吕大器之子。淳熙八年(1181年)卒,年四十五。宋宁宗时,追谥“成”。嘉熙二年(1238年),改谥“忠亮”。吕祖谦博学多识,主张明理躬行,学以致用,反对空谈心性,开浙东学派之先声。他所创立的“婺学”(又称“金华学派”),也是当时最具影响的学派,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朱熹、张栻齐名,并称“东南三贤”。著有《东莱集》、《历代制度详说》、《东莱博议》等,并与朱熹合著《近思录》。
同樊润州游郡东山。唐代。皇甫冉。 北固多陈迹,东山复盛游。铙声发大道,草色引行驺。此地何时有,长江自古流。频随公府步,南客寄徐州。
玉川门。清代。彭士望。 五老好奇不肯住,奔溢余波向东去。下为千尺龙盘涡,上施百障铁围柱。巨兽撑岈溪谷间,如战昆阳风雨遇。浸玉寒澄万古秋,朗月碧潭风静处。其他大石散林莽,似掌如茵眠坐具。藓绣云痕锦不如,高下宜人谁所置。随步苍岩翠壁幽,一曲一转皆新异。可惜豪家盛作园,无因把臂过兹地。我宿僧堂月上初,夜寂千雷声震厉。屋瓦俱摇地若浮,海水能飞梦犹悸。起行月石影峥嵘,傀儡峰头暗相觑。人生此际复何为,笑哭有声走形势。玉门铁壁入者谁,桃源犹带田村气。
送郑舅力行之德清县令。明代。林环。 相看未一岁,两度送君行。况有渭阳念,那堪客里情。钟山寒雁断,云水暮烟晴。莅政多应暇,临风好寄声。
和王给事同诸官留题。宋代。林逋。 千兵款户迂红旆,四壁留题拂紫苔。他日北山传故事,愿将猿鹤比云来。
醉中走笔送茂修赴留京督府幕。明代。程嘉燧。 少年好文兼爱武,一朝破产谁比数。得君昂藏未可轻,不用人看尚如虎。嚣然材气凌万夫,安能低头自拜趋。旧京公侯拥貔虎,食舍歌鱼知有无。书生衮衮登枢要,时清只合容常调。何由顿使一军惊,且须先与群儿笑。如吾万事无可为,饥来也忍贤妻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