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肩吾有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儿,在诗中不止一次提到,如:“姊妹无多兄弟少,举家钟爱年最小。有时绕树山雀飞,贪看不待画眉了。”(《效古词》)而这首《幼女词》更是含蓄兼风趣的妙品。
诗一开始就着力写幼女之“幼”,先就年龄说,“才六岁”,说“才”不说“已”,意谓还小着呢。再就智力说,尚“未知巧与拙”。这话除表明“幼”外,更有多重意味。表面是说她分不清什么是“巧”、什么是“拙”这类较为抽象的概念;其实,也意味着因幼稚不免常常弄“巧”成“拙”,比方说,会干出“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左思),“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杜甫)一类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此外,这里提“巧拙”实偏义于“巧”,暗关末句“拜新月”事。读者一当把二者联系起来,就意会这是在七夕,如同目睹如此动人的“乞巧”场面:“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诗中并没有对人物往事及活动场景作任何叙写,由于巧下一字,就令人想象无穷,收到含蓄之效。
前两句刻划女孩的幼稚之后,末二句就集中于一件情事。时间是七夕,因前面已由“巧”字作了暗示,三句只简作一“夜”字。地点是“堂前”,这是能见“新月”的地方。小女孩干什么呢?她既未和别的孩子一样去寻找萤火,也不向大人索瓜果,却郑重其事地在堂前学着大人“拜新月”呢。读到这里,令人忍俊不禁。“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的少女拜月,意在乞巧,而这位“才六岁”的乳臭未干的小女孩拜月,是“不知巧”而乞之,“与‘细语人不闻’(李端《拜新月》)情事各别”(沈德潜语)啊。尽管作者叙述的语气客观,但“学人”二字传达的语义却是揶揄的。小女孩拜月,形式是成年的,内容却是幼稚的,这形成一个冲突,幽默滑稽之感即由此产生。小女孩越是弄“巧”学人,便越发不能藏“拙”。这个“小大人”的形象既逗人而有趣,又纯真而可爱。
这类以歌颂童真为主题的作品,可以追溯到晋左思《娇女诗》,那首五古用铺张的笔墨描写了两个小女孩种种天真情事,颇能穷形尽态。而五绝容不得铺叙。如果把左诗比作画中工笔,则此诗就是画中写意,它删繁就简,削多成一,集中笔墨,只就一件情事写来,以概见幼女的全部天真,甚而勾画出了一幅笔致幽默、妙趣横生的风俗小品画,显示出作者白描手段的高超。
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施肩吾是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杭州孔子文化纪念馆语),他集诗人、道学家、台湾第一个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人物。 ...
施肩吾。 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施肩吾是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杭州孔子文化纪念馆语),他集诗人、道学家、台湾第一个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人物。
江宁夹口三首 其二。宋代。王安石。 月堕浮云水捲空,沧洲夜溯五更风。北山草木何由见,梦尽青灯展转中。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新楼北园偶集从孙公度…皆先归。唐代。白居易。 闻君新楼宴,下对北园花。主人既贤豪,宾客皆才华。初筵日未高,中饮景已斜。天地为幕席,富贵如泥沙。嵇刘陶阮徒,不足置齿牙。卧瓮鄙毕卓,落帽嗤孟嘉。芳草供枕藉,乱莺助喧哗。醉乡得道路,狂海无津涯。一岁春又尽,百年期不赊。同醉君莫辞,独醒古所嗟。销愁若沃雪,破闷如割瓜。称觞起为寿,此乐无以加。歌声凝贯珠,舞袖飘乱麻。相公谓四座,今日非自夸。有奴善吹笙,有婢弹琵琶。十指纤若笋,双鬟黳如鸦。履舄起交杂,杯盘散纷拏。归去勿拥遏,倒载逃难遮。明日宴东武,后日游若耶。岂独相公乐,讴歌千万家。
寄王稚卿。明代。皇甫汸。 一自楚乡别,再逢吴苑春。风尘愁作吏,江汉远怀人。驿路梅花发,祠堂柳色新。将从渔父问,湘水隔迷津。
镇海楼二首 其二。清代。丘逢甲。 高踞仙城最上头,万方多难此登楼。金汤空抱筹边略,觞咏难消吊古愁。绝岛风尘狮海暮,大江云树虎门秋。苍茫自洒英雄泪,不为凭阑忆故侯。
外子侨吴十年矣甲申冬以京兆诏起感述。清代。严永华。 伯鸾高士未受职,五忆长谣去京国。运期姓氏无人知,汉皇悲伤求不得。我佩子绂逢清时,左飧右粥皆帝力。赁庑聊复充偕隐,灭灶何尝希悻直。往者巨屏防蔽贤,坐耗太仓自投劾。本非汲黯薄淮阳,敢望樊英应坛席。忽闻徵辟到东山,便办严装趋北阙。黄图三辅古称雄,赤县九门今更剧。自从近畿更水旱,未免穷檐有饥溺。要令襦裤遍拊循,庶几桴鼓少衰息。东望瀛海通析津,北游空桐戴斗极。鹿车对挽夙所慕,油幢共引愿岂及。画眉未敢被轻惰,蓬头幸复知礼则。京秩从来策旧勋,夙夜寅清励明德。
谢卓林登武科赋寄其季父长悦以志予喜。明代。黎淳先。 君家多宝树,吾社喜朋簪。挟策登坛少,搴旂夺来还。东山推叔父,犹子羡奇男。暇日棋消局,清霜剑拂镡。承家知不忝,铭阁岂云贪。屐齿还应折,兵符可共探。欢娱思握手,愁绪向谁骖。何日开樽酒,池塘夕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