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之回

上之回朗读

上之回,大旗喜。

悬红云,挞凤尾。

剑匣破,舞蛟龙。

蚩尤死,鼓逢逢。

天高庆雷齐坠地。

地无惊烟海千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之回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十月。元和年间,对藩镇多次用兵,取得了一些胜利。如元和元年平定反叛的刘辟,元和二年剿灭镇海节度使李锜。这些对藩镇战争的胜利、对人民是个鼓舞,使元和年间出现史家所说的“中兴”现象。李贺从这些胜利中受到鼓舞,所以写了这首颂诗。

参考资料:

1、梁超然.三书斋文存(第三卷).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0:219-221

2、徐传武.李贺诗集译注.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399

展开阅读全文 ∨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李贺朗读

猜你喜欢

襄州参议真豪杰,熟视华途嬾著鞭。

夺得鸾篦花里活,皎如玉树酒中仙。

灯火万家欢,高楼玉漏残。舞留华月缓,歌袅绿云繁。

雪郭春初霁,烟城夜不寒。尽桥垂柳外,游女佩珊珊。

记得当年宴杏园,旁人尽道似神仙。

全家自此废耕织,枉费公家多少钱。

古县沧浪外,精蓝缥缈间。

木枯曾阅世,龙老解分山。

南国佳人鬓欲丝,仙坛孤负杏花期。多情惟有东桥水,流到瓜州月上时。

少陵有句皆忧国,陶令无诗不说归。常恨两翁埋槁壤,顿惊双璧堕穷扉。

风催锦里花枝少,草长江南豆叶稀。自古高才多寂寞,遗编读尽泪频挥。